SMART分析方法
可操作性最强的分析方法
这是一种可操作性最强的分析方法。这个方法是由

掌握SMART的使用法则
Step1:Specific(明確的)
制定目標時,避免太抽象,否則執行起來容易模稜兩可。例如:進入全球百大企業、升遷成為帶人的主管、BMI指數恢復到正常值……,這些都是能夠實際對照達成與否的目標。反之,進入福利好的公司、在公司有一定分量、體態看起來適中……,這些描述都過於主觀,並不適合做為目標。
Step 2:Measurable(可衡量的)
目標最好能以數字表現,像是年收入達100萬元、成為管理50人的主管、取得300萬的業績……,這些都遠比告訴自己「我要成功」還要具體得多。
切記,如果想檢視自己的目標是否訂得夠明確,就要看能不能「驗收」。假如完成後能用數字衡量是否達標,恭喜你,這就完成第一步了。
Step 3:Achievable(可達成的)
目標必須經衡量自身能力後再制定,要貼合實際,避免好高騖遠,才有可能付諸實現。
不過,若你做好全力投入的打算,不妨為自己訂一個帶有挑戰,但「踮起腳尖可以搆到」的目標。例如,比去年的業績成長5成,或是在不影響工作成效的前提下,多花一倍時間陪伴家人等。儘管目標有一定難度,但適當地調配時間、擬定管理策略,仍有實現的機會,這時,成就感會更強烈。
Step 4:Relevant(相關的)
多數人一次會制定一個以上的目標,涵蓋工作、家庭、健康,像是幾歲結婚生子、目標幾年內升遷、要維持多久的運動習慣等,都可能是某個人生階段想同時完成的事。
這時要留意,別讓各項目標互相衝突。舉例來說,若希望在短時間內集中心力在工作上,達到升遷目標,可能就很難同時要完成結婚生子。因此,制定目標時,要有宏觀且通盤完整的規畫,才不致分身乏術。
Step 5:Time-bound(有時限的)
確立目標後,一定要訂下預計完成的期限,避免一再拖延,導致目標石沉大海。
制定時限時,不妨以年、季、月等作為檢視的單位。當訂下期限後,就可以進一步著手規劃每週、甚至每日執行項目,確保隨時在進度上。
一个抽象而具体的SMART原则的例子
掌握基本要素後,一个具体例子,可以更快了解SMART原則的使用技巧。
不妨以人稱「馬拉松教父」的英國馬拉松選手史帝夫‧愛德華茲(Steve Edwards)為例。現年59歲的愛德華茲投入馬拉松運動已有33年的歷史。他28歲時就寫下「最年輕人生百馬」的世界紀錄,隔年更在一年內完成人生第二次百馬,堪稱是運動界的傳奇人物。
不過,愛德華茲對人生其實還有更遠大的目標──在他有生之年內,要完成參與1,000場馬拉松。
根據SMART原則,愛德華茲這項「人生千馬」的目標既清楚,又可實際檢視達成度。至於可行性,對一般人來說可能有難度,但因為他曾經創下多項馬拉松紀錄,並長期都投身這項運動,因此可視為一個明確、可衡量,也有機會達成的目標。
至於完成這項目標的期限,以愛德華茲持續督促自己每兩週就要完成一場馬拉松的速度來推算,他預計將在2025~2026年間完成畢生夢想。
憑著具體的目標與時程,愛德華茲訓練自己平均每週要跑步至少50英里,並搭配大量的核心運動、重量訓練和交叉訓練,且督促自己每天都要補充足夠的水分跟營養。
到了2016年,54歲的
從愛德華茲的真實案例,不難看見,當一個人有了清楚而值得期待的目標,就能具體地制定出明確的執行方針,接下來,只要扎實地走穩每一步,距離夢想就不會太遠了!
总结:爱德华兹的具体目标体现在:
1、28岁的时候定下了最年轻人生百马
2、29岁完成人生第二次百马
3、有生之年,参加1000场马拉松
4、每两周完成一场马拉松,每周跑步50英里。
正是以上这些具体的目标,指引着最终大目标的完成。虽然我们不能像大师一样跑一千场马拉松。但是将SMART原则用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是绰绰有余的。
版权声明:著作权归作者所有。